正规公司关键词研究的最后一步往往是预估搜索流量及价值。
而个人站长做关键词研究不一定需要这一步。
1、确定目标排名
预估搜索流量,首先要根据前面得到的关键词竞争指数及公司自身人员、资金投入,预计网站关键词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排名。
前面做了关键词研究的所有核心关键词以及扩展关键词都应该有对应的预计排名位置。
当然,这些预计排名与最后的实际结果不可能完全吻合。
由于各种原因,项目执行下来能够达到预计排名的比例不可能是100%,只可能实现其中一部分关键词的排名。
因此,在预估流量时不能按照所有目标关键词都能达到预期排名计算。
2、预估流量
此时,SEO手上已经有了:关键词预计排名,关键词搜索次数,搜索结果页面个排名位置的点击率。
有了上面三组数据,再考虑百度和Google搜索市场占有率,就可以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及整个网站预计能得到的搜索流量。
此外,考虑到无法预见到长尾关键词,总搜索流量还会增加。
注意:因为除了预计排名不准确,百度、Google排名也可能完全相同外,还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所以这样预估出来的流量不可能非常准确。
1、点击率
搜索结果页面各排名位置点击率也不准确。
不同公司发布是搜索结果点击率数据虽然大趋势是相同的,但是具体点击数据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在不同情况下,同样的排名位置本身点击率就不同。
例如:主关键词与长尾词的区别,行业的区别,搜索词类型的区别,品牌与非品牌之间的区别等等。
总之,不同用户,不同搜索引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词,搜索结果点击率分布都不同。
有条件的团队可以在本行业内尽量多收集已知关键词排名的排名位置和真实搜索流量数据,计算出比较靠谱的搜索结果点击率,样本越多,结果准确度也越高。
2、搜索次数
关键词搜索次数很可能不准。
百度竞价后台显示的数字虽然明确标为就是搜索次数,但是很多人的统计数据表明,一般百度百度竞价后台给出的次数会高于实际次数。
而且实际有效搜索次数与发生过的搜索次数也会有一定的落差。
例如:搜索“搜索引擎优化”或者“SEO”的次数可能不低,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SEO工作人员在查看排名而已,不会点击其中任何一个结果,这些都是无效搜索。
与此相反的情况也是会有的。用户每次搜索可能产生不止一次点击,而是多次点击几个结果。
一个矫正搜索次数的方法是:找出自己网站上已经有不错排名的关键词,罗列出现有排名位置以及对应的真实搜索流量,就可以计算出实际搜索次数与百度竞价后台给出的搜索次数之比。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百度指数和Google关键词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比例不是恒定的。
不同行业关键词实际搜索次数与百度竞价后台显示的搜索次数或Google关键词工具显示的搜索次数之比并不相同,这可能与不同目标市场的用户行为方式不同有关。
因此,SEO人员需要针对自己网站及所在行业进行计算比例。
样本数量越多,数据就会越准确。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主要因素,预估流量不准确还可能由于关键词搜索次数季节性波动。
如果查询记录的搜索次数刚好是在搜索的高峰期,得到的预估流量可能比实际的高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3、预估流量价值
流量并不是目标,赢利和订单才是目标。
得出预计流量后,结合网站转化率及平均订单销售额和平均每单毛利,就可以计算出预期通过SEO获得的搜索流量能给公司带来多少实际价值。
搜索流量转化率不一定等于网站平均转化率。
有的网站搜索流量转化率远远高于平均转化率,因为回头客多,直接点击流量转化率很高。
因此,如果网站有一定的累积数据,还要根据流量分析数据进行矫正。
有的网站不直接售卖产品,那么就需要根据网站目标计算出每次转化的价值,再计算搜索流量的价值。